昨天上午9时,由西安晚报举办的“3·15消费维权大接访”公益活动在大雁塔南广场拉开帷幕。我市多个职能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来到现场与读者面对面解困答疑,3个小时的面对面大接访,共接待读者投诉的问题300余组,现场解决难题过半,做到了既解决问题让“案结”,又解了消费者的“心结”。
昨日,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、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、市消协、市工商局双生分局、市卫生局、市旅游局、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、省电子产品检验所、省家电维修协会、市住宅协会等多个职能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人现场“坐镇”,倾听热点消费难题。活动尚未开始,一些行业接访点前就已是人头攒动,甚至还排起了队。
读者李先生花费了5000多元购买了没有任何标识、来自“美国”的“保健品”。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待人员说,这个所谓的“保健品”既没有食品卫食健字、国食健字的批号,也没有药品的国准健字批号,更没有进口产品的国家批准文号,可以用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名义,用打假的方式进行处理,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食品、保健品、化妆品、药品前,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进行查询。
读者苗丽和尤西婷两位好姐妹,两年前同时购买的重庆开心木门近期出现泛白现象,两人昨天现场投诉。“基本可以判断是因为地域差异造成的,重庆的木头湿度偏大,喷漆之前没有干透的话,到北方就会泛白、开裂,由于已经过了一年的保质期,所以协会会帮助消费者与商家进行私下协商。”
记者看到,读者现场投诉涉及房产、汽车、医疗、家居、家电、旅游、餐饮、通信、金融等多个内容,投诉大多集中在夸大宣传、以次充好、房地产项目手续不全、服务态度差等热点问题上,特别是房产、金融、医疗行业的接访点,始终是咨询和投诉不断。
“今天的现场接访,不仅让我们解了心里的疙瘩,还长了不少知识。”许多读者在现场这样感慨而言。对于仍然需要调查的难题,接访人员做了详细记录,表示将在近期予以答复。另外,本报各行业记者也将深入追踪,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在本周的“3·15”特辑上集中展示,敬请读者关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