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内人士:不用过分担心,人们对贝类食用量小,重金属也并非全有毒性 深圳市疾控中心的一项检测数据显示,该市水产贝类产品7成镉含量超标,最高检测值甚至超过国家安全标准的10倍,这再次将水产品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拉进人们的视野。 其实不仅仅是深圳,也不限于珠三角地区,重金属超标已经成为沿海地区水产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。对此,业内人士觉得没必要过分惊慌,一方面此类水产品在人们膳食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,另一方面水产品中的重金属也分为自由态和结合态,不是全都有毒性。
重金属超标很普遍
不久前,深圳市疾控中心公布了一项数据,2012年对21类食品的检测显示,水产品中的贝类食品重金属超标情况严重,抽检的69份样品中,七成镉含量超标。包括带子、扇贝、元贝、毛蚶、生蚝、花甲、沙白、圣子、鲍鱼、文蛤等贝类水产品均有镉超标样品。镉含量检测值最高的为21.4mg/kg,超出国家安全标准10倍。
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专家称,贝类生活在浅滩浅海水域,正是海水中受污染严重、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地方。 另外深圳3类抽检样品全部合格的青口、血蚶多来自潮汕等粤东地区,而象拔蚌主要依靠加拿大进口。 本月初,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正式实施,新标准逐项清理了以往食品标准中的所有污染物限量规定,整合修订为铅、镉、汞、砷、等13种污染物在20余大类食品中的限量规定,删除了硒、铝、氟等3项指标,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。 其中首次明确规定,水产品中双壳类重金属镉含量规定为2.0mg/kg,对比之前农业部出台的《无公害食品-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》中1.0mg/kg的限量,新标准上调了一倍。 有业内专家指出,鱼类和双壳类,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鱼类本身有极强的排泄系统,而双壳类没有,更容易造成重金属大量沉积于体内。从这个意义来说,新标准更符合实际情况。 根源在环境污染 水产品中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早已不是第一次被关注,而且也不仅仅限于珠三角地区。福建帅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绍金告诉记者,在渤海湾地区,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同样很严重,这个地区出产的魁蚶在不少城市都被禁止销售,就是因为重金属的含量过高。 在福建和浙江等水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,类似的问题也已经是屡见不鲜。 林绍金觉得,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环境污染,他告诉本报记者,在水产品的养殖中,水文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,直接决定着出产水产品的质量。 以福建省福州市周边的水产养殖业为例,如果严格按照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规定,靠近闽江的很多养殖场都不合格。所以不少以产品出口为主的养殖企业,都会到别的地方选择污染小的水域,养殖场周边的环境也要接受进口国的检测,如果不达标,养出来的产品是不会被客户接受的。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,受珠三角产业污染影响,珠江三角洲出海口的水产品普遍重金属超标,这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。 危害或无须过分恐慌 虽然水产品中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普遍存在,但从事水产品行业30余年的林绍金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,尤其是对这些贝类产品,普通消费者的食用量是非常小的,不像其他食物每天会大量摄入,因此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很小,人体自身的代谢系统也能将其代谢掉。 在本月初,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成果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了人们,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。 这项名为“海藻中砷、铝、镉形态分析技术研发与应用”的研究显示,在水产品中的重金属会以结合态和自由态两种形态存在,而结合态要比自由态毒性小得多甚至无毒,这也将改变以往监测重金属“大锅烩”的方式,将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毒状态的重金属单独监测出来。 黄海水产研究所质检室主任翟毓秀介绍,根据研究结果,确定了海藻中95%的砷以砷糖的形态存在,是无毒的,自由态的砷对人体才是有危害的;铝主要以有机铝形态存在,自由态Al离子的含量仅占总铝含量的1.29%~6.24%;而镉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,无机态镉仅占总镉含量的0.4%~9.2%。 由此可见,海产品中对人体危害大的自由态砷、铝、镉等重金属占比不到10%。“水产品由于其特定的生长环境和生活方式,其对重金属有特异性的富集作用,容易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,而如果没有定量分析有毒的部分有多少,消费者往往会谈之色变。这个成果就可以在以后的评估当中运用,具体了解人体摄入多少的标准才会对健康形成威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