畲乡文化
畲乡故事
畲族服饰
畲乡风采
畲族婚俗
畲乡人家
畲族传统
畲乡美食
畲乡干货系列
畲乡水产系列
畲乡禽蛋系列
畲乡家禽系列
畲乡粮油系列
代金券系列
畲乡鲜肉系列
代金卡系列
企业愿景:
优质餐桌食材供应商
品质农创文化引导者
企业使命:
为客户利益而创业创新
核心价值观:
感恩、担当、分享
经营理念:
品德铸造品牌,品质成就品位
团队理念:
格局、用心、敬畏、感恩
企业荣誉
浙江名牌、杭州名牌
绿色食品、示范企业
著名商标、农业龙头

餐桌上的畲乡,全家人的健康!

   畲乡配送网二维码
 
 畲乡新浪官方认证微博
 
在线客服一QQ 在线客服二QQ
畲族服饰 当前位置:连锁餐饮 > 畲族服饰 > 畲族服饰
 
   畲族服饰在明清时代,闽,浙,粤,赣等地基本相同。男女"无寒暑,皆衣麻"周杰:《景宁县志》卷十二,《附畲民》,清同治十一年(1872年)。"通无鞋履"明万历《永春县志》卷三,《风俗》。,或扎绑腿。"其男子不巾帽,短衫阔袖,椎髻跣足"(李拔:《汀州府志》重刊本,卷四五,《丛谈附》,同治六年(1867年)。),"单袷不完,勿衣勿裳"周杰:《景宁县志》卷十二,《附畲民》,清同治十一年(1872年)。女性"阔领小袖"魏蓝:《畲客风俗》,清光绪三十二年(1860年)。,"短衣布带,裙不蔽膝"傅恒:《皇清职贡图》卷三,清乾隆十六年"素无缠足之习"(余绍宋:《龙游县志》卷二,《地理考5风俗》。)。发式因地域不同,婚嫁与否而差异明显,或"高髻垂缨"(吕渭英:《侯官县乡土志》卷五,《人类》。),或"裹髻以布"李拔:《汀州府志》。或"断竹为冠,裹以布,布斑斑,饰以珠,珠累累,皆五色椒珠"周杰:《景宁县志》。。福建永定巫宜耀《三瑶曲》赞叹畲女丰彩:"家家新样草珠轻,璎珞妆来别有情。不惯世人施粉黛,明眸皓齿任天生"(转引杨澜:《临汀汇考》卷三,《风俗考5畲民附》。)。

   现在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。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,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,并因地域、婚姻状态而纷呈异彩。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"凤凰髻",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,盘绕头上,额前留"留海",畲族称为"布妮头"。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"山哈娜头",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。流行于闽侯,福州,古田,连江,罗源和宁德南路飞鸾一带发式称为"凤头髻"。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大部分区域的发式称为"凤身髻",流行于福鼎和霞浦西路发式称为"凤尾式"。闽南,闽西有的畲村妇女发式也不同于当地汉人,如漳平,华安,漳浦,长泰等县畲族妇女发式为"龙船髻"。闽北畲族妇女以百根银簪并配以红绳,料珠,装成"扇形髻"。浙西南畲族妇女发饰称为"笄"。

   畲族妇女服装又称为"凤凰装",以闽东诸县最有特色,为大襟衫,但各地略有不同,福安上衣沿服斗的边上缝一条3至4厘米的红布边,边下端靠袖头之处绣半个方形的角隅花纹。畲家称,这是上古高辛王赐封时所盖的金印。福鼎女服在右边襟袖间有两条比衣襟还长的红色绣花飘带,畲家认为是高辛皇敕封的。霞浦县畲女上衣尺寸特异,即前后裾等长,大襟上有服斗,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,便于翻穿,做客时穿正面,日常在家穿背面,同时衣服按绣红色花边的多寡分为"一红衣"、"二红衣"和"三红衣"。畲女下身穿黑色短裙,短裤或长裤。穿短裙或短裤时,脚上打绑腿,畲家称为"脚绑",绑腿黑色或白色,有的黑,白、红三色相配。有的绑腿布末端有红色缨络,可垂于小腿上。畲族装饰品之一是"山哈带",又称"花带","字带",为畲族吉祥物。用丝线纺织而成。纹样不定,有蓝底红花,绿底白花,白底黑字等。系于腰间,称为"护身带"藏于身边,称为"子孙带"定聘时,称为"定亲带";馈赠时,称为"如意带"。畲族妇女出嫁佩戴凤冠,各地凤冠不尽相同。

 
发布者:大华实业 发布日期:[2011-04-20] 阅读次数:[4156]次 【打印此页
友情链接: 莪山畲族乡 | 畲乡风情 | 畲乡新浪博客 |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|  
连锁加盟 | 联系我们 | 管理入口 | 合作共赢
最佳分辨率:1024*768 
COPYRIGHT@2009 畲乡农业科技(恩施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技术支持:轩网科技
 
鄂ICP备2023014003号